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读书 > 文章 当前位置: 读书 > 文章

「技进于道」——庖丁解牛的生命境界

时间:2021-04-24 10:31:01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网络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51461026262529117&wfr=spider&for=pc


独视角


发布时间: 19-11-28 23:59

优质创作者



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响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。合于桑林之舞,乃中经首之会。文惠君曰:「譆!善哉!技盖至此乎?」庖丁释刀对曰:「臣之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」 ——〈养生主〉

庖丁解牛的技术层次和艺术层次

庄子通过〈养生主〉第一段点出生命修养的总原则:「顺生命感应的中道而行」之后,紧跟着第二段,便有了一则最脍炙人口的庖丁解牛寓言,来解说何谓「顺生命感应的中道而行?」



这一次著名的解说,是从一次精彩的解牛表演开始的:


有一次,庖丁应邀为魏国的梁惠王表演牛只的分解。只见他不管是手的碰触牛,肩膀的靠着牛,脚的踩着牛,膝头的顶着牛,乃至动刀解牛,发出霍霍的声音,无不暗合音乐的节奏,动作也富有舞蹈般的美感。简直就像是在表演知名的乐舞,如商汤时代的〈桑林〉、帝尧时代的〈咸池〉一样。

梁惠王看得目眩神驰,忍不住连连称赞。庖丁听就放下刀回话说:「我刚才表演的已经不止是技术,而是更进一步到了艺术的层次了。」

不过,庄子通过庖丁解牛所表达的「技进于道」(由技术层次提升到艺术层次)的「道」或「艺术」,和一般所谓的艺术如音乐舞蹈等又有什么不同呢?

其实,在庖丁解牛的这则寓言中,虽也提到了音乐舞蹈(桑林之舞、经首之会),却只是用来象征道,而并不就等于道。或者说:所谓音乐、舞蹈等等艺术,其实也有两层,就是表相、知识、技术一层和内涵、美感、境界一层。在此提到的桑林之舞、经首之会,显然是指由如此声音动作所透显出来的美感境界,而非指声音动作本身。那么同样的,庖丁解牛也可以有这两层,关于那解牛动作的内涵美感境界,梁惠王事实上是感受到的,但在他的意识层面却没有技术与美感(道)这两重区分,所以在诠释上发生错置,误将他的美感解释为技术的精良,而引来庖丁的纠正。

其次,所谓道、美感又是指什么呢?其实就是一种因泯除物我间的距离、隔阂、对立、矛盾、紧张、防卫而呈现的一体和谐之感或物我两忘的境界。这才是艺术活动应带给人的感动,也得能引动人的这种和谐美感才配称为艺术。我们说庖丁解牛是由技术提升到艺术层次,所指的也正在于此。

放下技心,重证真心

庖丁解牛,为什么能技进于道,竟呈现出艺术性的美感境界呢?或者说:人之养生,如何才能超越保养形躯,延长寿命的层次,提升到精神悦乐、生命自由的层次呢?这就需要有一工夫论的解答了!

这工夫论的解答可以分两层面来说。其一是时空层面的渐进量变,其二是境界层面的跃升质变。当然两者是相关的,合言之就是量变导致质变。

对于这由量变进到质变的经验,庖丁说:「我刚开始入行解牛的时候,面对那要解的牛,简直就是庞然大物堵在眼前。这样过了三年,跟牛的距离慢慢拉近了!所见到的不是庞然的整只牛,而是能观察到牛的局部肌理。到现在,我已经完全看不见牛了!我只是感受到牠与我同在。所以,我可以闭上眼睛,停止一切感官的运作,而纯靠着精神的感应,完全进入牛生命的内部,和它融为一体,打成一片……」

首先讨论时空层次的量变。庖丁为什么开始所见的牛是庞然大物,三年后却只见牛的局部肌理呢?在这一层,要义在于「专心」。虽同样是使用肉眼,却可因心志是否专一,注意力是否集中而所见便有精粗的不同。这一阶段的工夫,可以名为训练,而所改善的也仅在感官、技术的层面,即使提到专心,所谓心也实指大脑、情绪,而非心灵。

据说古代神箭手不但要练臂力,更要练眼力。在若干距离外悬一苍蝇,初看只一小黑点,一段时日后主观感觉却似车轮般大,当然一射就中。他所练的眼力其实就是专注力,所谓气定神闲,不慌忙不紧张,感官的效能自然能发挥到极致。

不过,有限的感官,再练依然有限。庄子工夫论的要义,实在于完全放下感官层面的物我对立关系与外求心态,让物我自然相融为一体。他只是用距离无限拉近来逼显出一种无距离、无分别的混然一体境界。而这最后一步从无限小的距离到无距离,其实是一种跳跃;此即由「专心」而「无心」,由无掉(取消掉)感官之心(大脑)而呈现出真心。这就是所谓「不以目视而以神遇」、「官知止而神欲行」。

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?其实就是生命存在的本来状态,一切婴儿初临人间原都是如此人我不分。是人在成长中学会种种分析性的概念,才凭空增添了人我的隔阂与斗争。庄子的实义,无非是要我们放下这人为造作却早已习焉不察的概念习气,去重新体会生命自然实存的原始情境罢了!

心无挂碍,才能随心所欲

当庖丁说明他解牛是技进于道,也就是由感官的专注提升为心灵、生命当下与所遇的外物(例如牛)相融为一体之后,遂继续说明他这时的解牛动作,乃是「完全顺着自然的感应,让刀游走在牛体的空隙之中,就把牛体本来可分解的部分一一分解了!刀甚至连筋肉相连的部分都根本没碰,就更不用说盘根错节的部分了!通常一个优秀的厨师都不免每年要换一把厨刀,因为他解牛基本是用切割的刀法。至于一般人呢?是每个月都要换一把厨刀,则是因为他们解牛大多是用砍的、斩的,刀刃哪能不快速折损呢?而我的这把刀已经使用十九年了,解过的牛也有好几千头了,但刀刃却锋利得象是刚出厂刚保养过一样。为什么呢?就因牛体的关节本来就有空隙,而我这把刀却是薄得几乎没有厚度。用一把没有厚度的薄刀去游走在本来就有空隙的牛体中,当然是非常从容无碍!这就是我的刀为什么用了十九年还锋利如新的原因所在。」

说到这里,一个疑点也是要点出现了:世上怎么会有一把薄到没有厚度的刀呢?原来这正是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最重要的寓意所在。原来牛体是比喻我们所处的这个人间世,牛体有间是说我们生活在人间本来到处可通,没有障碍。但关键在刀刃须是无厚,原来刀刃是比喻人心,无厚是说人心中不存任何成见。原来到处有余地可供我们自由通行的世间,所以会变得障碍处处,荆棘满途,根本就是由于我们心中有种种习惯、成见的堵塞、遮蔽所致。

所谓「只看到别人眼中有刺,却看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。」人间的纷争,小至于夫妻反目、朋友结怨,大至于国家、民族的战争,乃至冷战时代两大阵营的长期对立,本质都一样无别。所以,要消弭斗争、疏通隔阂、导向和平,也该从每一个人自己做起,乃因本质一样!怎么做呢?就是尝试放下一切仇怨,疗愈一切内心的创伤。当生命健康了,心灵就自由了,同情悲悯心就起来了,原来不顺的事也就奇妙地变得自然好转了!

当然,这放下的工夫不是一蹴可成的,即使一度达到自由无累的境界,未来的考验依然随时会出现。所以长保警惕是必要的,不妨仍用解牛为喻,庖丁说:「虽然我解牛的工夫已经达到行云流水的地步,但每遇到筋骨纠结的地方,我仍会意识到它的难处,而心存警惕,再一次放下对感官形体的习惯性依赖,而诉诸心灵的敏锐感应。让刀找到该落刀的关键点,轻轻一挑,牛体就整个解开,像一堆土一样垮在地上。当我再一次成功解牛,会提刀站起来,游目四顾,快然自足,最后才将刀擦干净,收回刀鞘之中。」惠文王听了这一席话,忍不住赞叹说:「今天真是一次难得的飨宴呀!听庖丁谈论解牛,却意外领悟了生命修养的道理!」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庖丁解牛的境界 ——解放、释放

备案ICP编号  |   QQ:3569552836  |  地址:宁波市镇海九弟新媒体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 |  电话:131 574 12315  |  
Copyright © 2021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,授权dae.win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.COM